近日,國家工信部發布的《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即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規劃,引起行業內外強烈反響。在全面實現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的關鍵時期,有色金屬工業“十三五”規劃有何亮點,如何指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成功邁入世界強國行列?且聽業內專家怎么說。
最近,國家工信部發布了《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通過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端材料、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提高資源供給能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積極拓展應用領域、深化國際合作等8項重點任務,實現“到2020年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邁入世界強國行列”這一總體目標。這是未來幾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方向和行動綱領。
建設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的條件已經具備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不斷增強,實現了較快發展。
從產業規模上看,2015年我國有色金屬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9.5%,居全國工業前列;十種有色金屬產量5156萬噸,連續十二年居世界第一位,是其后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四國合計產量的2倍以上。
從產業結構看,目前我國先進銅、鋁、鉛、鋅冶煉產能分別占全國的99%、100%、80%、87%;“十二五”期間,鋁材、銅材產量年均分別增長16.9%和10.2%;2015年,有色金屬深加工實現利潤已經占全行業利潤的60%。
從質量水平看,我國工業鋁型材、精密銅管等精深加工產品的質量,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不僅保證了高鐵列車、核電設備的需要,而且開始走向全球。
從國際化經營能力看,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國際合作達到新高度,僅在“十二五”期間,就新建成了秘魯邦巴斯銅礦和特羅莫克銅礦、印尼和幾內亞鋁土礦、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緬甸銅鎳礦等一批世界級的大項目;自主研發的先進電解鋁、銅冶煉、銅鋁加工等技術和裝備,實現了成套出口。
在這種背景下,建設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進入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行列,成為產業增強創新發展新動力、構筑協調發展新平臺、開辟綠色發展新空間、厚植開放發展新優勢、釋放共享發展新潛能的必然選擇。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市場需求是主線
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部分冶煉及低端加工產能過剩,高端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有色金屬應用水平不高等方面。因此,《規劃》提出以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市場需求為主線的發展思路,通過強化“三去、一降、一補”,推動有色金屬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優化存量、引導增量,化解結構性過剩產能,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擴大應用消費市場,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解決市場供求失衡問題,要以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為重點,在供應側、需求側雙向發力,疏堵結合。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我國有色金屬總體消費的峰值還沒有到來,擴大應用的潛力還比較大。特別是鋁的循環使用,全生命周期是節能環保的,循環利用率可達到95%。目前鋁在汽車輕量化、建筑領域等的應用都有很大潛力。比如在交通運輸領域,目前我國載重掛車保有量約300萬輛,雖然數量不大,但是每年耗油占機動車耗油總量40%以上。如果按發達國家平均70%的鋁化率,單車用鋁3噸左右測算,則可以消耗鋁材600多萬噸。按單車價格30萬元估計,載重鋁掛車市場價值約6000億元。同時還可以節能減排,一年至少節省燃油消耗7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00萬噸。這還只是交通運輸的一部分,在乘用車、軌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高速公路護欄等領域,都可以大量用鋁。鋁在包裝、機械設備、海洋工程、電子信息、家電和耐用消費品等方面,同樣可以擴大應用。
除了鋁要擴大應用外,其他品種在擴大應用方面也有很大潛力。比如銅,我國是銅管生產大國,但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卻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尤其是在重要公共設施建設等相關領域,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標準與規范的制訂,推動相關領域的應用。在新材料應用領域,目前我國銅基合金加工材仍是短板,每年需要進口20萬~30萬噸來滿足國內需求,而這些產品附加值高,利潤率是傳統銅加工材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在這方面功夫到位,就能做到在降產能的同時提高盈利水平。
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是核心
雖然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規模世界第一,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并不高,提質增效成為實現建設世界有色金屬工業強國目標的核心任務。不良資產多,杠桿率高,是當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的一個突出表現。截至2016年8月底,行業規上企業資產負債率63.7%,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總體還基本正常。但是,從產業鏈礦山、冶煉、加工各環節看,情況差異很大。其中,1369家礦山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54.3%,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所以總體效益比較好,當期資產利潤率4.0%,銷售利潤率5.7%。1795家冶煉的資產負債率平均69.5%,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所以總體效益比較低,當期資產利潤率1.9%,銷售利潤率1.8%。5122家加工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58.9%,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所以總體效益比較好,當期資產利潤率6.3%,銷售利潤率3.9%。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行業虧損的小行業的平均杠桿率都非常高。其中,78家鎳鈷冶煉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達到73.1%;50家錫冶煉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達到85.2%。此外,鋁冶煉行業的杠桿率也很高,277家鋁冶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也達到76.9%。因此,“去杠桿”已經成為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關鍵所在。
《規劃》提出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將有效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升級,持續健康發展。
技術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近年來,有色金屬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技術與裝備得到大幅提升,品種規格、合金種類大多能夠滿足國內需要。但在有色金屬材料領域,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十分明顯。集成電路用硅片、大飛機用鋁材、數控機床用刀具、3D打印用鈦粉等代表有色材料一流水平的產品,主要還依賴進口。因此,《規劃》把堅持技術創新驅動作為指導思想,是補齊產業發展短板的關鍵所在。
金融危機以來,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經濟社會發展促使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變革,人類需要更多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這給有色金屬材料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對有色金屬材料生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當前材料產業發展已經呈現出智能化、綠色化、個性化的趨勢。
一是智能化。智能化既表現在應用領域,又表現在生產環節。在應用領域,主要是能夠對力、熱、聲、電、光、磁環境進行感知和自應對的智能材料。例如,梯度硬質合金刀具,能夠根據切削對象的硬度調整效能,延長使用壽命。用記憶合金制造的飛機機翼,當飛機遇到渦流或逆風時,機翼能夠迅速變形,從而消除渦流或逆風影響,減少機身顛簸。智能材料將適應未來社會勞動力成本提高和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日益豐富的特點,有巨大發展空間。在生產環節,主要是用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流程,通過工業大數據積累,對現有生產制造工藝流程進行深度優化,從而提高產品的性能。
二是綠色化。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有色金屬材料必須綠色,才有發展前景。綠色材料至少有幾個特點:首先是綠色生產,少破壞環境,少消耗能源。按這個標準,大部分有色金屬工藝技術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其次是整個使用壽命周期是節能的,這方面,鋁等可循環的有色金屬表現非常突出,1880年以來,全球累計生產電解鋁超過11億噸,目前有8億噸左右還在循環使用中。人們往往認為鋁產業是高耗能產業,但是由于鋁可以反復使用,在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中,鋁比鋼要節省幾十倍的電量,這是其它一些大宗材料不能比擬的。再就是有利于全社會綠色發展,如光伏多晶硅、風電稀土永磁、鋰電池材料和金屬空氣電池等,有利于替代化石燃料,只要技術能夠突破,將有日益廣闊的市場。
三是個性化。全球大宗產品的供應飽和,以及人們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有色金屬材料向高精尖、個性化、差異化方向發展。其中最典型的一個方向就是以3D打印為代表的增材制造。例如,醫療上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鈦合金骨骼和關節,可以實現精準醫療。要實現3D打印,對金屬粉末的性能要求很高,國內只有少數科研單位正在研制?,F在就預言增材制造能夠全面替代傳統的金屬切削、鑄鍛、焊接、粉末冶金等制造技術還為時過早。但是,對此需要高度重視,才能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的需要。再如,運動手環等可穿戴智能產品正在成為制造業的熱點,但是目前能夠實現的功能還有限,未來要真正做到感知人體的健康指標信息,實現遠程診療和全流程健康管理,就要求進一步提高材料性能,才能適應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要。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趙武壯)